您好!欢迎访问陕西中润检测有限公司网站!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寒潮过后空气质量会变好吗?

所属分类: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 2021-05-06    作者: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寒潮过后空气质量会变好吗?有什么变化呢?寒流影响大吗?其实对于陕西环境监测与评价来说,是有的。下面陕西中润检测有限公司小编带您详细了解:


——雾霾和寒潮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个共同的“凶手”


暴雪走了有寒潮,寒潮完了未来天气会怎样?华北中南部局地有轻至中度霾,江南东南部和华南的局部地区有暴雨。


此外,寒潮期间,我国大部地区空气质量较好,昨日到今日,全国大部地区PM2.5浓度低于7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以优或良为主。24至25日,全国大部地区气象条件较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无明显污染性天气。


但从25、26日开始,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静稳天气发展,将有轻至中度霾。


陕西环境监测与评价



空气“一年不如一年”?


“世纪寒潮”的说法有些夸张,但猝然袭来的寒潮和暴雪还是让人疑惑:2015年全球和中国的平均气温均创新高,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较热的一年,转过年来老天爷却为何突然变脸,寒气袭人?



说好的是暖冬,咋来了强寒潮?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一些原有的规律被打破,气候变得比较异常,天气容易走极端,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暴雪、暴雨、干旱、强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


一些地方“怪天气”越来越多,往往要么极热,要么极冷,要么旱得厉害,要么突降暴雨。如果打个比方,按照目前的观测和预测,气候变暖就如同主旋律,寒潮暴雪就如同小插曲。


去年11月入冬后,东北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时间处于气候变暖的主旋律下,风力偏小、气温偏高,遭遇非常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11月和12月的两个月里,京津冀相对湿度之大,以及北京的平均风速之小、小风日数之多、相对湿度之大,在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可以算很少见的“极端事件”。


老天不仅不帮忙,还“帮倒忙”,无风的静稳天气使污染物无法扩散,成为严重空气污染的“帮凶”。


正是由于2015年较后两个月出现了密集的严重雾霾,导致人们感觉空气污染越来越重,“一年不如一年”。


治霾是不是没有成效?治霾的策略到底管不管用?污染为什么似乎越来越重了?


很多人心中都有几个大大的问号,甚至充满焦虑和不安。


如今,雾霾暂时散去,不在寒风中凌乱,而是平心静气地翻翻有关地区和部门陆续拿出的治霾成绩单,您或许会发现,虽然较后两个月PM2.5浓度上升,拉高了年均浓度,但去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的年终大考成绩,还不赖。


数据可(shi)靠(jia)吗(de)?有人或许会质疑。


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曲线显示,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矛盾吗?其实并不矛盾,这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特点:“人努力”是根本,但关键时刻“天帮忙”,也很重要。


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不利气象条件,是重霾的“帮凶”。重霾“元凶”,无疑是高强度的工业排放,是过重的产业结构,是过度依赖煤炭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是日益增长的机动车污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石敏俊的团队认为,依据“大气十条”要求的PM2.5年均浓度目标,北京城区需减少80%的污染物排放量才可达标。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影响华北等地的冬季风总体上在减弱、风力在变小,多年统计数据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未来,糟糕的气象条件,很可能还会一再出现。加强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力度和针对性,很有必要。


从长远来看,要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下大力气进一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碳汇等举措,努力减少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给大气“减负”,给地球“降温”。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治霾加力,蓝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