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管理方面
(1)本项目可采用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管理等综合多方面对职业病危害进行控制治理,达到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目的。
(2)建设单位应增设详细的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用于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组织工作、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的配置、维护保养和更换、个人防护用品配置、维护和更换、警示标识的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检查、防暑降温用品等费用支出,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应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中予以细化补充设计。
(3)建设单位应针对本项目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在公告栏进行公布,将相应纸质版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4)建设单位应组织主要负责人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参加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组织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并将相关培训资料、培训记录及培训签到表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5)建设单位应根据制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并设置职业健康监护专项经费。应按GBZ 188-2014中各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周期,委托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单位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及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应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建议,向劳动者履行告知义务。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6)应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的规定,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2工程技术方面
生产工艺过程单元职业病危害防护补充设施:
(1)本项目应不断革新技术,减少或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危害因素。
提高备煤工段破碎机、振动筛、皮带输送机的自动化控制和视频监控精度及密度,尽可能减少人员在煤尘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同时应加强备煤车间洒水降尘力度。
提高洗煤车间工艺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视频监控精度及密度,将控制室进行密封,实现与生产环境的有效隔离,尽可能减少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
(2)洗煤车间内控制室应安装隔音门及隔音窗,与高噪声的洗选现场进行有效隔离。
(3)在本项目生产车间设置煤尘和噪声等的危害告知牌。
(4)化验室设置喷淋洗眼设备,设置氯化锌、氯化氢、乙酸等危害告知牌。
(5)配电室、控制室设置备用照明,生产车间的主要出入口、楼梯间设置疏散照明。
(6)应安排专人,定期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防护效果。
(7)应做好作业场所环境卫生工作,及时清理设备、地面等。
(8)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减少作业人员噪声接触时间,为接触噪声员工配备符合要求的3M防噪耳塞并定期更换,并监督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与佩戴。
劳动过程中职业危害补充措施:
项目工作任务应能适应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设计工作程序、工作台(站)、工具和机械消除工效学问题。如果不能完全消除,应缩短劳动者在该条件下的作业时间。通过充分的休息、工作轮换和改变作业姿势,使工作负荷达到可接受水平。
3个体防护方面
应增加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培训工作,要求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佩戴好个体防护用品,并在工作结束后进行个人卫生清洁。
4卫生保健方面
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工作。高温季节为员工提供含盐清凉饮料,以防中暑发生。冬季气温较低,室外巡检及检维修作业时,穿棉衣或防寒服等做好防寒保护,并为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的体检,确保检测项目的全面。
5应急救援方面
(1)在醒目的位置设计应急救援通道标识,并保证通道的畅通。
(2)急救用品存放在控制室,一旦发生事故,应保证在10秒内能够获取。急救用品存放地的醒目位置应有指示标识,确保劳动者知晓。应使劳动者掌握如何使用急救用品。
(3)建立和完善职业危害应急救援预案,并与就近医疗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保障在事故状态下人员救治的及时性及有效性。
(4)作业或者检维修进入有限空间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及应急救援措施,并在有限作业空间现场设置有限空间警示标识。
|